近几年,中国人民银行运城市分行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人民银行总行、省行的工作部署,制定出台多项政策,积极引导辖内金融机构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从助推农村居民金融服务普惠化、赋能农业产业现代化、推进农村公共服务便利化、助力农村建设数智化、促进普惠金融服务精准化等五方面,利用金融科技手段打通赋能乡村振兴的“最后一公里”,取得了一定成效。
加强政策支撑保障,规划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人行运城市分行制定出台了多项政策主动落实上级行关于金融科技和乡村振兴的工作部署,成立了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专班,联合货币信贷政策管理科、金融稳定科、科技科、国库科等九个科室,统筹推动全辖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多部门联合印发了《中国人民银行运城市分行 运城市财政局 运城市农业农村局关于运城市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加强金融支持乡村全面振兴五大专项行动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围绕加强产业、财政、金融政策协同配合做好政策保障,全面推动运城市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工作部署落地见效;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山西省分行转发〈中国人民银行 农业农村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财政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交通运输部 商务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深化实施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的通知〉的通知》,组织辖内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结合地方特色,聚焦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强化金融科技应用,开展示范工程项目申报并编制工作方案,通过制定详细实施步骤与评估机制,促进项目落地见效,推动金融创新与地方经济发展深度融合,目前已有运城农商银行“基于‘普惠+金融’的乡村资产数字化授信平台”“基于数据分析技术的农村收单客户授信服务”,中国电信山西分公司与运城农商银行的“运城苹果产业集群大数据平台项目”,稷山农商银行“基于影像识别技术的金融服务平台”4个项目入选人行山西省分行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项目。
创新线上服务平台,助推农村居民金融服务数字化。人行运城市分行积极推动构建“一点多能、一网多用”的数字金融服务平台,通过线上线下渠道融合,提升惠农服务覆盖面和满意度,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运用互联网思维和工具,推动银行由传统业务迈向数字化转型,提升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可得性和便捷性。2022年,人行运城市分行把乡村资产数字化作为工作突破口,充分发挥政府、企业、银行各自的优势资源,成功推动“运城市乡村资产数字化服务平台”上线运行,并发布了国内首张“农村资产数字证书”,推动农村资产管理模式数字化转型。“运城市乡村资产数字化服务平台”自上线以来,全市2173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14874个专业合作社、30594个家庭农场及89万户农户土地、宅基地等相关数据全部接入平台。截至2023年年底,该平台为各类经营主体累计授信1522笔2.02亿元,放款1402笔1.61亿元,为各类涉农主体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推动活体抵押贷款落地,赋能农业产业现代化。活体资产抵押一直是经营主体融资的一道“坎”,为此,人行运城市分行通过实地调研,结合当地产业特色,引导金融机构通过物联网、卫星遥感、电子围栏等金融科技手段,让“动产”转换为“不动产”,实现活体资产的有效监管,解决了活体抵押贷款难题,为农业产业现代化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持。农行芮城县支行创新性地通过物联网技术,运用电子耳标,实时监测获取每头牛的身体温度、活动量、位置等数据,开发出符合养殖行业特点的“活体抵押”信贷产品,解决活体养殖物确权后,后期监管难度大的关键问题,为该县养殖能繁母牛为主的涉农小微企业发放活体抵押贷款100万元。农行永济支行开发“智慧畜牧贷”信贷产品,运用互联网技术构建三方监管平台,以智慧畜牧场景进行牲畜抵押物的数字化识别、管理和监督,解决了新型农业主体抵押登记难、价值评估难、抵押物监管难等难题,以种猪活体为抵押,成功向山西长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发放600万元贷款,解了企业资金短缺的燃眉之急,成为山西省农行系统首笔落地的“智慧畜牧贷”。
拓展金融服务民生场景,推进农村公共服务便利化。人行运城市分行认真践行“金融为民”理念,积极发挥人民银行“牵头抓总”作用,指导辖内金融机构做实做细农村金融服务,推进农村公共服务的全面便利化进程。稷山农商银行通过互联网技术、人脸活体检测等音视频技术,开展智慧校园刷脸就餐工程,打破了传统的收银模式,创新学生体验,为学生提供便捷的服务,节约了就餐时间成本,同时校方也可便于财务、账单管理,家长可通过小程序随时随地查看孩子消费情况,做到消费时间可视、账单可管理、消费行为可分析。截至2024年10月末,累计交易笔数278.4万余笔、涉及金额912.38万余元,惠及4所学校138个班级9800余名师生。万荣农商银行积极探索“银医合作”新模式,开展县中医医院银医自助服务项目,通过运用多层架构应用体系以及J2EE架构构建统一集中的管理平台,再结合应用程序接口(API)等实现金融结算与医院挂号、缴费、就诊等功能为一体,为全县老百姓提供便捷医疗服务。截至2024年10月末,年度累计交易8422笔,交易金额25.9万元。
夯实金融科技基础支撑,助力农村建设数智化。人行运城市分行致力于强化数字乡村建设,打造乡村振兴的“智能中枢”,引导辖内金融机构加强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金融服务覆盖面和便捷性,通过引入先进的数字技术和创新金融服务模式,不断构建金融科技发展的要素流动渠道和环境,推动农村金融服务智能化升级,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河津农商银行开展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社保卡一站式服务网点建设,已建成社保卡一站式服务网点7个,服务范围涵盖7个乡镇,发行社保卡32925张,较年初增长11957张。夏县农商银行开展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社区智慧充电站服务平台,实现了24小时无人化管理,用户可享充电管理、智能识别、消费监控、安全预警等功能,场地方均可通过平台查看场地营收情况,使用情况,故障情况等。目前,该项目月均交易300余笔,月均交易金额2.8万元。闻喜农商银行利用移动支付、大数据技术,为县乡居民提供扫码支付乘车服务,完成了闻喜至侯马、闻喜至河底、闻喜县公交的移动支付技术的公共交通便民惠民服务,公交扫码支付累计交易62.29万笔,金额302.94万元,起到良好的社会效益。
强化金融无障碍服务水平,促进普惠金融服务精准化。人行运城市分行大力推广“金融标准+乡村振兴”工作模式,强化金融机构在数字普惠金融、绿色金融、金融科技等重点领域金融标准建设,规范农村数字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以开展企业标准“领跑者”活动为契机,召开辖区银行营业网点适老化服务对标达标推进会,持续推进辖内金融机构开展涉农金融数字服务渠道特色化建设,移动金融客户端应用软件适老化、无障碍服务改造,精准补齐老年群体普惠金融服务短板。稷山河东村镇银行、垣曲河东村镇银行开发适老化手机银行“幸福版”,通过优化交互界面,升级了字体大小,增加了搜索、转账汇款等功能语音双向交互,使客户“动动口”即可办理相关业务,大大方便了农村老年群体。截至2024年10月底,共计开通手机银行3649户,老年人群体下载使用手机银行占比提升至30%。
编辑:张影
审核:叶子
点赞: +1 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