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农信天地  /  管理  /  详情
河北献县农商银行全力打造智慧银行 助推网点转型
作者:孙宏伟 发布时间:2022-09-01 阅读:1.3千+次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联社全省农信系统2022年中工作会议关于智慧银行网点建设的相关工作部署,持续提升网点服务效能,献县农商银行聚焦智慧厅堂建设,通过基层调研,加强组织领导,优化网点布局,优化过程管控,加快智能设备功能推广运用步伐,全面提升智慧柜员机替代率。截至目前,献县农商银行辖内26家网点,共布放离行式ATM机6台,在行式ATM机40台,智能排队填单机8台,智能现金柜台4台,智慧柜员机4台,打造“智慧银行”标准店8家,金融便民店158个,初步构建起多层次、广覆盖、立体式的服务网络体系,实现了智慧服务的“泛在”和“协同”。


建设智慧网点,最终是要服务于业务拓展,通过智能设备的引入,进一步解放柜面资源,提升客户体验,增加客户流量,最终获取更高收益,提升网点整体的效能。基于这一目标,该行按照业务发展的前瞻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原则,以客户为中心,以网点业务量、业务构成为出发点,以提供多渠道、全方位服务为导向,以网点轻量化,业务自助化、移动化、集中化、线上化为目标,对智能机具布放进行了统筹规划、布局。通过非现业务设备和现金设备综合化规划,实现现有渠道的自助服务设备的系统化整合,以达到精准布放、逐步覆盖的目的。


合理配备智能设备,打造新型智慧厅堂。献县农商银行根据网点服务范围、客户群体类型,统筹规划和配备STM、MTM、SQM等机具,进一步丰富服务渠道,坚持“高低错配,功能互补”原则,充分发挥智能机具效能,分流柜面业务,缓解操作压力。发挥科技支撑作用,有效整合线上线下渠道服务资源,借助厅堂面对面服务的互动优势,提升厅堂服务水平,提高线下渠道服务效率,将部分柜面渠道业务向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线上渠道迁移,充分实现传统业务与电子银行业务间功能互补和规则统一。

再造厅堂服务流程,全面提升客户体验。献县农商银行通过综合数据分析,结合业务量、客户群体、受理业务范围等因素,选定试点网点,充分考虑网点规模、服务区域、客户服务对象、区域经济发达程度等因素,对业务量较大、区域人口多的物理网点优先进行转型试点。进一步优化物理网点布局,逐步推进和优化营业网点功能分区和区域分布的合理。安排柜面人员走出柜台,配备到大堂经理岗位,主动询问客户的业务需求,合理分流客户,对于银行卡存取款、查询等业务,引导客户到ATM机办理,对于开卡签约、转账汇款、理财、缴费、挂失等柜面耗时较长的业务分流到智能柜台等机具上办理,指导办理自助业务,减少客户等待时间,培养客户的使用习惯,充分发挥智能机具操作便捷、流程简单、业务处理快的作用。通过对传统业务的流程再造,解决柜面服务效率低、客户等待时间长问题,从而实现客户服务和内部管理的全面融合和互补。

强化科技支撑,构建普惠金融体系。推进“网点+”特色场景建设。加强专业合作,2021年10月份,我行与献县税务局进一步深化合作,签订合作协议,增进银税互动,投入50.88万元,为营业部、垒头支行、陌南支行购置了超级综合自助办税终端和发票代开终端各一台。今年增加3家“网点+不动产登记”功能的网点,累计办理抵押业务436笔,金额7820万元,为客户带来了便民服务新体验。该行在全县建成8个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综合体,布放小额现金循环机等设备,满足附近村民日常金融服务需求。让村民足不出户即可办理取款、现金汇款、转账汇款、代理缴费、查询等基础支付服务,实现“营业网点不出镇、金融服务不出村、自助服务不出户”,打造“普惠金融服务站+电子银行+自助设备”便捷服务模式。今年以来,聚合支付用户999户,总用户达到7683户。


智慧银行服务功能的运行,以其“智慧化”的渠道接入、“智慧化”的产品服务、“智慧化”的客户体验,开启了献县农商银行科技品牌建设的新局面,逐步实现网点从“交易处理型”向“营销服务型”的转变。在今后的工作中,献县农商银行将继续秉持优良传统,有章、有序、有效地开展智慧银行创建工作,加快推进网点智能化、渠道多元化、服务便捷化、运营高效化的建设步伐,努力开创献县农商银行品牌建设的新局面。



编辑:张影

点赞: +1 1
还没有数据,欢迎你参与评论!
金融作家芳草地
金融作家
芳草地
返回顶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