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金苑品茗  /  散文  /  详情
年味忆想
作者:蒲天国 发布时间:2025-01-20 阅读:953次

金融文化参讯-四川(蒲天国)在蛇年春节临近之时,欣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春节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着实让我感到欣慰。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十分丰富,让我们这些五十岁以上人群至今记忆犹新,小时候我们春节里,川东北巴中地区虽然物质生活匮乏,但精神生活充盈,每到过年特别热闹、快乐,至今让我们这些在外打拼的游子深深怀念那些藏在心底的浓浓年味。


我的生日在冬月末,每到这时我就意识快过年了,常常沉浸在儿时的记忆里。我上村小学要路过三娘的自留地,那满地绿中泛黄的胡萝卜叶子被霜打得焉达达的,可以清楚地看到胡萝卜破土露出粗壮的个头格外诱人,淘气的我总会拔起一棵,抹掉泥巴,大快朵颐这脆甜的胡萝卜,嘴里哼起“胡萝卜,蜜蜜甜,看到看到要过年”的民谣,心里别提有多高兴。


我们家里有五个孩子,尽管父母辛勤劳作,但大集体时靠挣公分分配,物资特别匮乏,加之大一些的孩子分别读高中、初中要缴学费、生活开销,家里经济拮据,孩子们在穿衣上都是大的穿过小的穿,破烂缝补又一年。我最期盼的就是过年有新衣服穿,每年春节前夕赶场天,爸爸到平昌县得胜镇裁缝铺买一匹藏青色的阴丹布,给我们每个孩子逢一套新衣服,尽管样式古板,我们别提有多高兴,毕竟院子里除开尗尗(幺爸)家志强哥哥穿得新颖气派,还是华达呢外(尗尗在广纳区公所当厨师,经济条件好),周围邻居家孩子有的根本没有新衣服。改革开放后,父亲在自留地种些经济作物,母亲则养母猪育仔,推豆腐、做魔芋卖,家里经济活跃了,我们的生活大大改观。特别是学习用品,铅笔变成带套的油珠笔、墨水笔,大瓶南龛牌蓝墨水也充分满足,五分钱一张的大白纸裁成32开的作业本,也超过同桌的草纸本子,我很自豪也很用功,打小就写得一手好字。在吃方面,家里平时尽管更多的是粗粮蒸红薯和青菜汤,但过年时我们总是可以吃上美味的“肉嘎嘎”,母亲靠勤劳的双手和智慧,总为我们做些豆腐、魔芋、碱水馍,千方百计丰富过年饭。往后的生活逐渐改善,我们家也养上一头过年猪,每到腊月,母亲就准备腌腊肉、做香肠。家里开始杀年猪,腌制腊肉的同时,母亲把猪小肠翻洗干净,切好肥瘦参半的猪肉,装进大盆子里,用井水清洗滤干,加入辣椒、花椒和盐巴码料,然后就开始装香肠,肠头用竹筒撑开,用小勺子和筷子一点一点装,有时也灌些豆腐或猪血之类,每装到六七寸长时,便用棉线挽一个结,继续往肠子里装料,几十节香肠装好后,用温水再清洗一遍,就挂到房梁上风干几日,最后还要挂到灶房烟熏。过年时,腊肉和香肠都熏得油光发亮,刚好入味,也很新鲜,在大年二十九就和着干萝卜夹、干豇豆一起,炖一大锅,我们老早就围着锅边转,馋得直流口水。


后来,我到绵阳打拼,只有每年过年才与父母、兄妹团聚,除夕守夜更是我倾诉衷肠得好时光,一家人围坐在火塘话家常,回忆家里过去生活的艰辛不易,讲在外闯荡的酸甜苦辣和见到或听到的新鲜闹热事,尽管邻近子夜,家里大一点的男劳力,都要到家对面的水井湾老水井抢“金银水”,缸里水挑满,预示新年好运和好收成。抢完水后大家继续守夜,妈妈哼起歌谣“三十夜的火,十五夜的灯”,强忍住睡意袭来,陪伴着我们儿女守候年夜,还担心天快要亮,在这种矛盾的心情里,让我们难得的团聚显得更加珍惜,更加温馨,过了年又要分离,团聚要等来年。宋代苏东坡在《守夜》里写道:“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晨鸡旦忽唱,更鼓畏添过。”唐人张说也在《钦州守岁》中写道:“故岁今宵尽,新年明旦来。愁心随斗柄,东北望春回。”诗词生动再现了我们这些远离故土的游子,在眼前守夜时光里对苏东坡、张说诗词意境的正真领悟。


记得过年我最开心的事,就是大年初一晚上给二爷爷讲故事。我儿时木阁楼隔壁是二爷爷家,典型的川东木头架、青瓦房,堂屋左边的厢房里,一个青石条围起的大火堂里,大树头火焰带着笑声噼噼啪啪地往上蹿,火苗上方吊着一顶罩上岁月烟尘的烧水鼎锅,滚烫的青石条上放着一个熏得焦黄的搪瓷盅子,里边是稀罕的红糖水。二婆婆还端出花生、瓜子和滚烫的汤圆招待我。我开始为二爷爷“说评书”,从薛仁贵征东讲到姜子牙渭水拜文王,还讲到刘玄德三顾茅庐……每个故事我都讲得津津有味、绘声绘色,让二爷爷开心得不得了。由于我小时候聪颖过人,过目成诵,看过志强哥的连环画或听水库工程指挥部王叔叔讲的故事,我都能牢记内容,为我春节讲“评书”提供素材。 讲故事几乎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让我连续多年成为二爷爷的座上宾。现在,二爷爷已作古20多年,他家火塘和房子也不复存在,我父亲、母亲相继也离世,回想起过的事情,难以忘怀。讲故事不但丰富了我的生活,充实了我的知识海洋,也提高了我的演讲能力和写作水平,我在小学和初中时的作文都成为了班上的范文,还获得过初中全年级一等奖。


儿时,大年过完,我们还觉得没有过够,期望这年的持续,千方百计弄些花样,来增加新年氛围。邻近元宵节,我和三哥弄些篾条扎两个灯笼,我在在白纸上画上山水、花鸟图案,用浆糊把纸绷直贴上篾条,灯笼做成在里面装上电灯,挂上房屋挑头,每到晚上便可以看到花灯,尽管灯笼形状不太好看,但毕竟是出自自己之手的工艺品,并赢得院子里其他孩子的羡慕,我心里特别高兴。我们等到正月十四、十五,还要进行“送瘟神”仪式。到了正月十四,我们从山上割来一种叫“霹啦子”的植物(用火点燃时会像鞭炮一样发出劈里啪啦的声音),一大群孩子用竹竿做个架子,上面放些谷草,把“霹啦子”再放在谷草上,便由两个孩子抬起竹竿架子。其他孩子一路簇拥,抬到户外偏僻处,点起火来,口里齐诵民谣“跳蚤公,跳蚤母,请你过来过十五,酒也有,肉也有,把你胀得爬起走……”随着民谣唱毕,大家把架子一抛,便往回跑,哪个跑得快,送瘟神效果就越好,自己离瘟神就越远。我那时虽然身材瘦小,也从来没有示弱,拼命跑在前面,现在想起来,虽然有些滑稽可笑,但毕竟是我们儿时才有的“闹剧”,也表达了我们幼小心灵里渴求美好生活、辞旧迎新、趋利避害的新年祈愿。


年快到了,些许回忆为蛇年添加一点渐已远去的儿时年味吧!

编辑:代碧长

审核:玉丹

点赞: +1 0
还没有数据,欢迎你参与评论!
金融作家芳草地
金融作家
芳草地
返回顶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