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理论研究  /  详情
以审计视野看农村商业银行资本管理
作者:杨艳 袁海坚 发布时间:2022-06-14 阅读:1.3千+次

江苏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在2021年末印发了《江苏辖内农村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工作指导意见》,对农村商业银行资本管理进行了规范,提出了更高的资本管理要求,笔者从审计的角度剖析了农村商业银行的资本管理。


资本管理审计三查要点分析

检查资本管理的顶层设计。一是是否按照银保监会相关规定建立资本管理制度办法,制度内容是否符合要求。二是是否按照制度办法要求设立资本管理机构,各机构职责是否明确,流程是否明晰,信息传递是否及时,控制是否到位等。三是是否制定三年资本管理规划,资本规划的制定是否审慎估计资产质量、利润增长及资本市场的波动性,并设定高于最低监管要求的内部资本充足性目标。四是是否建立和完善以内源性积累为主、外源性补充为辅的资本补充机制,资本补充计划内容是否合理,是否履行严格审慎的内部审批流程。


检查资本预算和计量情况。一是是否建立资本预算,科学匡算资本耗用规模,资本充足率指标测算是否有详细财务、业务数据支撑。二是经济资本计量方法是否正确,风险加权资产计算是否正确,资本及资本充足率计算是否正确。三是是否按监管局要求及时报送资本计量相关表格,是否存在错报漏报情况。四是是否在资本预算的基础上,按照资本节约和预算平衡的原则对条线和产品分别设定经济资本限额,涉及资本管理的条线部门是否联动开展资本管理工作。


检查资本评估和监测情况。一是是否每年一次开展针对资本管理的评估工作,内部资本充足评估程序是否实现预定目标,是否将资本节约作为创新产品、新办业务和客户评审的基本准入条件开展经济资本与综合收益率的评估和计量。二是是否开展资本压力测试工作,设定相应压力情形,测试覆盖各业务条线的主要风险。三是是否建立资本充足水平监测分析和评价报告制度,将资本充足率、杠杆率等资本充足性指标纳入风险偏好和限额管理体系,多业务维度、多风险点设置目标值、预警值和容忍值,搭建涵盖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处置一系列流程,实现指标常态化监测、定期化评估和目标的动态化调整。


资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资本管理还停留在初始阶段。对农村商业银行来说,资本管理尚未建立专业的管理团队,资本管理还只是对资本充足及风险资产设定阀值,根据监管要求报送数据的层面。实施全面资本管理,对农村商业银行来说投入较大,也提出了更高的管理要求。
经济资本管理不能全面落实。经济资本在商业银行管理中占非常重要的地位,而目前多数农村商业银行的经济资本管理理念还很落后,资金运用渠道偏窄,随着信贷市场不断被挤压,信用风险资产规模的快速扩张,普遍存在不重视资本管理的约束,经济资本未进行合理分配,资产风险得不到重视,为资产质量留下隐患。

资本管理信息系统未建立。资本管理需要多维度准确采集信用风险加权资产逐笔计量、资本归集、资本充足性指标动态测算、资本压力测试、资本预算等数据,构建数据标准统一、数据共享机制,完善资本精细化管理手段,而多数农村商业银行还处于手工计算的阶段。


完善资本管理的对策


提高资产管理思想认识,完善资产管理体系。一是明确资本管理责任主体、资本管理流程和资本管理方法,构建多部门、条线组成的管理框架,不同层级各司其职、协同做好资本管理工作。二是加强资本约束理念的教育,要将资本管理从外部约束转向内部自我约束,结合自身发展战略、资产结构等做好中长期资本规划、补充、配置等,优化资本来源结构,提高资本利用效率,促进农村商业银行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建立完善风险偏好体系,合理配置经济资本。一是要结合自身战略目标、风险偏好和资产结构组合,合理建立本行风险管理偏好体系,使资本充足与风险状况、管理目标以及监管标准等保持一致。二是根据各条线的风险承受度与资本需求进行经济资本分配,使资本配置更加科学有效,注重资产质量和盈利效率,优化风险资产结构,提升单位资本的有效产出,重点拓展风险权重、资本分配较小的业务领域,合理调整业务结构和资产结构,开展综合化、多元化经营,提高资产收益水平,走资本节约的内涵发展道路。

建立监测分析评价机制,提高精细管理水平。一是通过收集、整理、跟踪和分析各项风险相关数据,掌握各项业务数据与资本充足性指标的关联关系,强化交易对手划型、业务期限、担保方式等源数据治理。二是完善资本精细化管理手段,形成以资本管理为核心的风险约束和回报约束机制,使资本回报理念贯穿于每个业务环节,并据此对各业务部门进行考核评价。



编辑:张影

点赞: +1 0
金融作家芳草地
金融作家
芳草地
返回顶部
返回
顶部